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至年内高点

  8月5日,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人民币节节走高,当日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创下年内新高——7.1160和7.0838。8月6日,在岸、离岸人民币收报7.1506、7.1461

  文|康恺

  编辑|张威

  即便是市场老手,也会被近期交易屏幕上闪烁的数字所震惊。

  一方面,“黑色星期一”导致全球股市蒸发6.4万亿美元。另一方面,隔日开盘后,日本等地股市飙涨。8月6日,日经225指数高开后迅速拉升至8%,触发向上熔断机制。当日,该指数收涨10.23%,创史上最大涨幅。

  在中国市场方面,汇率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因其价格与美元等货币挂钩。8月5日,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人民币节节走高,当日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创下年内新高——7.1160和7.0838。8月6日,在岸、离岸人民币收报7.1506、7.1461。

  人民币汇率上涨已有时日,最近一次可追溯至8月2日。当日,受日元急剧升值影响,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均涨超300点,盘中收复7.20元关口。

  紧接着,在美国不及预期的非农数据出炉后,市场又开始定价美国衰退风险。由此,风险资产开启新一轮抛售,避险资金流动则加剧了日元上涨。截至8月3日当周,日元兑美元累计升值超6%,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1.4%。

  在澳新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看来,当前亚太多国货币急剧升值,主要还因美联储降息预期和日元套息交易平仓导致,后者是主要推手。

  “近期日元已历经多次升值。第一波受平仓日元空头的‘快钱’(fast money)影响,日元兑美元汇率由162升至152。第二波由近期的实需交易(real money)影响,日元兑美元汇率由152升至142。由于人民币作为低息货币与日元关联性高,人民币套息头寸也遭到大量平盘。未来,日元仍有可能触发部分长期资金杠杆平仓,但人民币汇率或已充分定价外围因素,未来将回归中美基本面差异主导。”他说。

  对于未来日本市场走向,中金公司研究部国际组日本研究负责人丁瑞认为,虽然日本央行加息冲击全球市场,但目前尚未看到日元出现流动性问题的证据。基于当前日本经济基本面,日本央行在年末或还将加息至0.50%。不过,考虑到近期市场的巨大波动,短期内日本央行没有必要展示出鹰派姿态。

  日元套息交易平仓

  动荡的市场反映了货币政策的变化。在过去的18个月里,随着美联储提高利率和日本央行按兵不动,做空日元的“套息交易”盛行。所谓“套息交易”,是指投资者借入日本或中国等利率较低国家的货币,然后用这笔资金投资墨西哥等利率较高国家的货币。

  但当美国和日本货币政策转向之际,日元空头也迎来平仓。“‘套息交易’的逻辑变了。”法国巴黎银行大中华外汇和利率策略主管王菊说道,“8月5日,我们刚止盈了卖美元/离岸人民币货币对,因为人民币即期对中间价回归了,但是预计到年底之前人民币汇率还有升值空间。”

  7月31日,日本央行将基准利率从0.1%左右提高到0.25%附近。相较而言,8月2日,在美国就业报告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加。该报告显示,7月,美国新增就业岗位11.4万个,不仅低于市场17.5万个的预期,还创年内新低。

  投机性资金的反转放大了日美利差的波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初,对冲基金和其他投机投资者净持有超过18万份押注日元走弱的合约,价值超过140亿美元。截至8月3日的一周,这类头寸已降至约60亿美元。

  不仅如此,市场上还有更为庞大的日元套息资金——日本银行业的海外贷款。截至3月,此类贷款达1万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这比2021年时的水平增长了21%。最近跨境日元贷款的增长主要发生在银行相互拆借的银行间市场,另一个流向是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随着日元汇率上涨,目前融资套息交易者损失惨重。借入日元的投资者被要求追加保证金,银行方面坚持要求他们提供更多抵押品。这些投资者被迫买入日元以平掉之前的头寸,从而进一步推高日元汇率,并引发进一步的追加保证金。

  “此前投资者借日元买澳币、美股、大宗商品,因此在此轮日元升值背后,这些资产价格也相应下跌,这是去杠杆的过程。”邢兆鹏说道,“相对于美元,人民币也是低息货币,自然也受到了日元升值的影响,人民币‘套息交易’的逻辑也改变了,人民币汇率因此上涨。”

  不过,丁瑞提醒道,虽然日本央行加息冲击全球市场,但目前尚未看到日元出现流动性问题的证据。“日元急剧拉升,主要是受借日元、买美元的‘套息交易’反转、日元净空头反转、美国衰退交易等因素推动。此外,上半年日元大幅贬值不符合日元汇率基本面走势,因此近期日元出现了明显升值。”他说。

  对美国衰退定价,放大了日元套息交易平仓的影响。不过,在诸多市场人士看来,目前交易“美国衰退”为时尚早。

  高盛在最新研报中称,美国7月的就业数据并非是“新趋势”。首先,7月,美国失业率的70%以上来自临时裁员;其次,永久性裁员率仍然很低,这降低了收入损失和支出减少的恶性循环风险;再次,包括7月在内的部分失业率上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暂时摩擦,包括新移民的求职挑战。

  高盛将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由10%提升至25%。该行认为,美国企业收入虽然放缓,但仍在以健康的速度增长。在此过程中,虽有意外的经济数据出炉,但普遍还是积极的。

  人民币走势看基本面

  在套息交易平仓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背景下,不少分析认为,人民币或将进入升值周期。“受日元等套息货币升值影响,人民币汇率也将上升。”王菊说道。

  不过,在瑞穗银行亚洲首席外汇策略师张建泰看来,本轮人民币升势主要由美元等外围因素主导,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还将回归基本面。目前,中国经济显著复苏尚需时日,人民币汇率可能不会一直升值。

  邢兆鹏也持此观点。在他看来,未来1个-3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徘徊在7.2附近。高盛则预计,未来3个月,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至7.35。

  从中国经济基本面来看,邢兆鹏认为,中国居民消费预期拉升尚需时日。此外,外需方面,虽然全球半导体周期上行,但全球商品周期下行,两项因素或将抵消。预计三季度后,中国外需将承压。

  消费品公司对此感受颇深。百事首席执行官龙嘉德(Ramon Laguarta)在7月11日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说:“消费者显然在存钱,存的比花的多。”宝洁表示,中国“6·18”购物节的销售状况显示,即使零售商提供大幅折扣,中国消费者依然减少支出。

  6月,衡量消费水平的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2%,低于5月的3.7%。

  但邢兆鹏也表示,随着住房“租售比”提升,“以租养贷”的模式逐渐可行,中国房地产的投资价值上升。不仅如此,由于2023年下半年基数较低,2024年下半年中国房地产的销售和投资同比等数据将改善。因此,2024年,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的拖累或将下降。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另一因素是中美利差。在张建泰看来,在未来美联储降息空间内,中国人民银行(下称“中国央行”)也将降息,这将支持国内经济。这意味着,中美利差不会明显收窄。此外,中国央行也不会追求人民币升值,因为这不利于出口。预计中国央行将以稳定人民币为目标。

  邢兆鹏也称,未来日元与人民币走势或不同,因为美日利差或将收窄,但中美利差可能不会收窄得较为明显,这将使人民币汇率承压。

  高盛认为,近日中国央行在调降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OMO)利率后,又将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了20个基点。这轮货币政策宽松和近期逆周期因子的轻微增强倾向,表明中国政府仅试图有限地抑制人民币汇率疲软。随着美国大选和关税谈判越来越近,人民币汇率可能仍较弱。

  此外,王菊也表示,当前不少贸易商待结汇需求情绪将释放,这会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压力。

  6月,中国创下了近1000亿美元历史新高的贸易顺差。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同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396.5亿美元,为2016年12月来最大。当月售汇率71.75%,亦为2016年底以来最高,这显示出贸易商购汇意愿强烈,而结汇率则回落至2022年2月来最低。

  (作者为《财经》记者)

  题图来源 | IC

  版面编辑 | 李郝钰

人民币美元兑换

人民币兑美元

CNY USD
1 CNY0.14 USD
5 CNY0.69 USD
10 CNY1.38 USD
25 CNY3.45 USD
50 CNY6.90 USD
100 CNY13.80 USD
500 CNY69.00 USD
1000 CNY138.00 USD
5000 CNY690.00 USD
10000 CNY1380.00 USD
50000 CNY6900.00 USD

美元兑人民币

美元 人民币
1 USD7.25 CNY
5 USD36.23 CNY
10 USD72.46 CNY
25 USD181.16 CNY
50 USD362.32 CNY
100 USD724.64 CNY
500 USD3623.19 CNY
1000 USD7246.38 CNY
5000 USD36231.88 CNY
10000 USD72463.77 CNY
50000 USD362318.84 CNY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

1 CNY

阿富汗尼阿富汗尼9.429 AFN
荷兰盾荷兰盾0.247 ANG
AOAAOA129.560 AOA
阿根廷比索阿根廷比索138.653 ARS
澳元澳元0.212 AUD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jl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2022016247号-5 闽公网安备35068102000357号 Mail:

本站汇率等数据仅供参考,最终以中国银行网上银行或中国银行各营业网点柜台实际交易汇率为准。